第 199 章(1 / 2)

王婉儿在沈忆城房间里呆了半晌,这里还是大婚当日的模样,似乎沈忆城出门后再也没人来过,没找到任何异样。

几天后,官府来报,城外送酱肉的人跟麻团巷失踪的人是同一伙。

婉儿不敢把这个消息告诉江叔,这几天江浔只要一醒来就要找沈忆城,王婉儿劝了几次,还恶化了他的病情劝他养好身子再去找人,这才消停下来。卓昱在他院子外派了人守着,林旭也时常过去看他。

嘉禾公主住在府上,王婉儿不敢怠慢,衣食上都尽可能用最好的。

她想给父王母妃修一封书信去,自己一时半会儿不能离开,嘉禾总得有人接回去。又问过子峻,原来他早在林水时已经给纳兰闻染寄了八百里急报,只是嘉禾不知。

听海棠说,嘉禾公主总往大门处跑,像是在等什么人。

王婉儿也觉得奇怪,有两次从街上回来,都在大门口遇到嘉禾。

她不便问公主,让海棠把子峻叫过来。

过了半晌子峻才过来,身着单薄对襟衫,像是在操练。

王婉儿关心道:“这几日冷得快,练完枪记得赶紧擦汗换身干净的衣服,别受了寒。”

说着倒上了一杯茶给他。

东方子峻双手接着茶盏,笑容暖意,“知道了,谢姑姑关心。我还没练完,公主等我回去,还要我教她使枪。”

看着眼前越发俊朗的少年,王婉儿心中顿然感慨岁月不待人,又有几分欣慰。沉思了会儿,开口问道:“我见公主近日总是往大门跑,有时候瞧着挺着急的,她有何事吗?”

子峻:“哦,她在来的路上救了一个从别人家里逃出来的小厮。那人也是可怜,被邻居诓骗卖到富人家,还不能见自己的母亲。他从主人家里逃出来,到锦川去找他娘的。公主担心他找不到亲人又要流浪乞食,跟他说了若是没找他娘就来陇阳找我们。”

王婉儿低声念着:“这邻居什么人?连个孩子都骗,也不怕遭雷劈!”

这时候海棠端着药碗来,王婉儿该去给江浔送药,端着药碗同子峻一道出去。

-

十月底西威攻打永县,卓昱赶赴战场。

西威内乱,新君与六殿下在西北大动干戈,两败俱伤。殷承元趁机占领铜古、金兰两地,五日内又拿下整个羌瀛,军马抵达会州城外。

李阔接到密探来报,铜古依旧有三千军看守。早听闻铜古城墙上是有十台红夷大炮,也是因这个,抵挡了多少外族来犯。

经过一番商讨后,李阔、卓昱、卓天曜三人各领兵五千,由西向东各守永县、会州、陇阳三地。

眼看城中见见涌进许多难民,王婉儿每日上街都一脸愁容回来。

这些难民大多都是从羌瀛过来的,因为殷承元攻城时开了一炮,还有许多百姓受了伤。看见睡路边的伤患,还有饿得嗷嗷直哭的孩子,王婉儿眼鼻一酸。她最见不得这些,她也是两个孩子的母亲,哪里看得这般场景?

有一回出门,看到门外士兵正在轰坐在门口的难民,一个母亲背上背一个,手里抱着个两三岁的女娃娃,还有一个四五岁的小男孩拽着她破烂的衣摆哭着直喊饿。

王婉儿出言制止门口的士兵,还让海棠去厨房拿了几个馒头和烧饼出来。

那小男孩捧着一个大饼一个劲儿往肚子里塞,夫人腾出一只手拿馒头,连连跟王婉儿说谢谢。

这一幕被路边的难民看到,所有人一窝蜂涌上来要吃的,王婉儿吓得腿软,被海棠扶进门。

“夫人,这城中的难民越来越多,咱们还是别出去了。”

王婉儿站在门内,看着门口士兵极力拦着难民,总觉得长此以往不是个办法。

眼看要入冬了,如果这些百姓依旧流离失所,这地方天寒地冻,到时候又有多少人会因此丧命。

陇阳设有一处济养院,收容穷苦无家可归之人。

这些人都是从西边羌瀛过来,刚开始张显北没打算让他们入城。可西城外是卓天曜的军营,那些难民是见着人就乞食,甚至有人求到军营外。刚开始卓天曜还让伙房给难民分发馒头,可人来的次数多了,挡在大门外,扰得军营无法及时出兵。

见此卓天曜找张县丞商议,便将人引进城带入济善坊。三天的时间,济养院人满为患,大批的难民只能露宿街头。

王婉儿请来张县丞,有意开设粥棚,搭建民房供给难民容身。

张县丞发着牢骚:“于老知县久病,城中诸多事务都在老夫担子上,总是心有余而力不足。因要给前方将士送军粮,济养院每日只能给难民发一次粮食。夫人慈悲为怀,就算设了粥棚,也只怕杯水车薪。”

王婉儿:“难民虽多,那总不能见死不救不是?大人只需派人去买粮,搭建民舍所需的物料,都由我家将军所出。”

说完从袖子里掏出一张五百两的银票,让海棠递给张县丞,又道:“这些大人先拿